設計美學 作業一
2017.03.23
以我國設計美學精華 分析傳統作品的美感形成法則
我國設計美學精華 : 位序主從 , 陰陽調和 , 氣韻生動 , 布局成勢 , 文化符碼
1.傳統工藝 : 木雕
臺灣木雕工藝大師‧施鎮洋
傳統木雕為民國100年文化部依《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之重要傳統工藝美術項目,同時指定施鎮洋為保存者
簡歷
1946 | 年生,居住彰化縣鹿港鎮 |
---|---|
2009 | 年第 3 屆「國家工藝成就獎」、彰化縣傳統藝術「傳統木雕」保存者 |
2011 | 年全國重要傳統藝術「傳統木雕」保存者 |
富貴白頭
施鎮洋
創作年代/ 2009
尺寸/ 49x88.5x6cm
材質/ 台灣牛樟、台灣檜木
技法/ 透雕
*位序主從 *布局成勢 ,
透雕技法展現古老技術「內枝外葉」之景深表達特色,從後方透光讓整件作品有種靈氣的美感,因為透雕技法能透光透氣
*文化符碼
每一種文化都會累積出設計課用的早行文化符碼
在富貴白頭中,牡丹花代表春天,是百花之王,我們稱它為富貴花,在作品中有種富貴相,讓人覺得十分喜氣;
而白頭翁是一種吉祥的鳥類,是「富貴白頭」中的白頭部分;
以牡丹花為主角,兩隻白頭翁相依恩愛,在牡丹花叢間休憩的景象,構成一幅具有景深、又富有詩意與深意的畫面;
富貴白頭的意思是,夫妻兩人恩愛富貴到白頭,含有喜氣之感。
*陰陽調和
就我國設計美學精華中 陰陽調和 而言
陰陽調和是道家與道教所形,進而成為影響到設計美學的重要概念與手法.
道家的陰陽觀點與陰陽家不同,道家指的是 有無相生 禍福相依 的概念
這概念在藝術上就衍生出"計白當黑" "以空為用"
在透雕的手法上 我們看到虛實之間的交錯 和諧的畫面, 前景後景的對比,所以組成元件間的生克關係,達到平衡,因而有生生不息的感受
*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來自謝赫六法的第一品,而氣韻生動的原則在繪畫上和設計上並不相同 , 在雕塑上也有另一種解釋方法.
結合巧奪天工的手法和 精神的追求 ,這兩項都是具備的.
2.傳統建築: 台南鹽水八角樓
其建築為3進2落,第1進在太平洋戰爭遭美軍炸毀,第2進在日治時期為擴充庭院而拆除,第3進則是現存的八角樓,有兩層樓,一樓為磚造,二樓全為木造,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曾駐守八角樓,庭院內現有「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石碑。
八角樓年久失修,於921震災時更受巨創,台南縣政府文化局爭取行政院文建會經費挹注,於西元2005年底完成整體修復工程,八角樓又再度以他獨特美麗姿態,睥睨人來人往、物換星移的月津古鎮。
八角樓樓高兩層,建築全用木榫連結,未用一根鐵釘。雖然時代更迭,人事幾多變化,簷間彩繪已然不復往日鮮豔,但仍可從樑柱、門、楹與窗櫺等細節處,品味當年建造時的巧思細工。
*位序主從
其原為三進規模,第一進為四間店面、第二進為閩南式建築,第三進八角樓,是台灣少見、外型獨特的閣樓式建築,它北側有一間三、四坪大的「茶房」,據說是昔日曾中過秀才的葉瑞西與文人們吟詩、觀海景的地方,後方還有一座大花園。
*陰陽調和
另外其迴廊、樓梯、門板、斗拱、鏤空雕花…等,均相當考究精細,雕刻栩栩如生。
虛實的轉換 有陰陽調和之意
因此八角樓被譽為臺灣不可多得的巧思建築。
* 氣韻生動
它的特色為八角造型,為雙層木造建築。全棟是由福州師傅完成,其建材也全都來自大陸福建。整棟建築物是由十二支長約二十四尺的大福杉支撐,由一樓直通二樓,撐出建築也稱出主人的氣勢。它所有樑柱接頭,均採古法接楯,未用一根鐵釘,全部用榫接方式完成。
屋頂呈八角形且為歇山式(歇山重簷式),十三條屋脊。
*布局成勢
布局成勢的布局只"手法" "成勢"指的是希望的效果
八角樓的正面,舉目所見皆為木造,素面造型,簡樸渾厚,如施以雕琢,處處表現出作者的匠心獨運,直讓人有種置身木藝殿堂的感受;反觀八角樓後面牆壁,又是另一景象,下半部為大形石條,上半部則為整齊漂亮的幾何圖案紅磚壁。我們再從其外型格局來看,八角樓承襲唐山的傳統建築,
*文化符碼
垂脊頂端有造型可愛的獅子及三角蟾蜍石雕;並以大量的「隔扇門」當壁體。該樓內部的木雕裝飾別具藝術氣息:通透玲瓏的木雕花窗、窗櫺雕刻十分精緻,典雅而富古趣,雕刻的方式為「茄苳入石柳」(先把花木鳥獸刻在茄苳木上再鑲入),是一大特色。
仙鶴雀替則完全流露出主人與匠師的不凡品味及靈動手藝,更特別的是二樓全為木造,二樓迴廊的木製百葉窗,精巧的區隔內與外,並可由木製縱車突出部分控制其開關,讓人對一百五十年前木工師父的巧思稱讚不已


*位序主從*陰陽調和
以 "潑彩" 畫法細潑細筆以成之. 這種畫法之困難度極高, 因為畫家必須控制 "潑彩渲染度" 就如同手握 "細筆" 一般, 不論是色彩之調合度與筆意, 皆必須是 "意到即筆到(潑到)" 般恰到好處, 絲毫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連作畫用紙之渲染度亦必須拿捏精準, 完全無法 "既然粗略潑之, 即大概以成之."
*氣韻生動
在繪畫的影響上,氣韻生動就是神形論理 神似 的追求到精神的追求
由於氣韻生動說發表於六朝,正值於山水畫興起與隱士名勢文化興起的階段,所以繪畫上的手法呈現標秒的動感
在這幅潑墨畫上也能看見 氣韻生動的氛圍
*布局成勢
此幅名畫為張大千大師開創於晚期的 "細潑細筆式潑彩" 畫法, 雖然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 "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 為輔, 但卻已經 "惜筆如金". 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
*文化符碼
《青城天下幽》潑彩山水圖
山和水在中國文化上有正面的意義
因為此種畫法相當耗時又耗工, 沒有數十年的 "潑墨" 及 "潑彩" 畫功及足夠經驗, 他人根本就是無法臨摹仿潑之, 否則只是糟蹋浪費自己的畫紙與昂貴顏料而已. 因此成品並不多, 見世作品也不多, 因為張大千大師都是以此種畫作成品贈送予國民黨黨國元老們欣賞居多, 而被鎖入深宮